人生是一次次遇見,在塵緣中遇見父母,收獲了親情;遇見大自然,收獲了美的感受。我拿起書,遇見了書中的世界,收獲了成長。
幼時,我遇見童話,看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雪地中瑟瑟發抖,驕傲的兔子最終輸給了烏龜,丑陋的小鴨子最終變成了美麗的白天鵝,這些童話或讓我哈哈大笑,或給我以啟迪,或引發我的思考。它們豐富了我的童年生活,讓我看見多姿多彩的世界。
稍稍長大,我遇見詩詞。“回首向來蕭瑟處,歸去,也無風雨也無晴”,這是蘇東坡的豁達灑脫;“天生我材必有用,千金散盡還復來”,這是李白的自信樂觀;“這次第,怎一個愁字了得”,這是李清照訴不完、道不盡的愁思。這些詩詞給我以美的感受,那意蘊豐富的詩句,令我回味無窮。
如今,我遇見小說與散文。在《童年》中,我看見了十九世紀俄國底層人民的艱難生活,感受到了字里行間涌動的堅強。在《人間至味是清歡》中,我讀懂了人間清淡的歡愉,體會到了生命清明的滋味。小說與散文引發了我對生活的思考,啟迪了我的心智。
每當夜深人靜時,我都會把書翻出來,認真地、一字一句地讀。只有在這時,我才會卸下一身的疲憊,身心得到真正的放松。閱讀時,塵世的喧囂與煩惱通通與我無關,沉浸在書的世界中,我的內心感到從未有過的平靜與安寧。
每當遇到挫折、內心沮喪的時候,我都會翻開書,書中主人公百折不撓、不畏艱難險阻的精神一遍遍激勵著我。它使我相信撥開眼前的迷霧,就能看見希望的陽光。它給我戰勝困難的勇氣和力量。